律“诗”远方·第四季④丨刘飞:雪域高原上的金色守望
当阳光洒在北纬37°的青海门源,7月的风裹着油菜花的芬芳漫过祁连山麓。这里是平均海拔超3000米的雪域高原,也是冬与春激烈交锋的战场。在这片被冰雪淬炼过的土地上,一垄垄油菜花正以最明亮的姿态破土怒放,金黄的花海从田埂蔓延至山脚,像大地缝制的锦缎,又似高原写给天
当阳光洒在北纬37°的青海门源,7月的风裹着油菜花的芬芳漫过祁连山麓。这里是平均海拔超3000米的雪域高原,也是冬与春激烈交锋的战场。在这片被冰雪淬炼过的土地上,一垄垄油菜花正以最明亮的姿态破土怒放,金黄的花海从田埂蔓延至山脚,像大地缝制的锦缎,又似高原写给天
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邦仲村的崇山峻岭间,有一片200亩的仿野生林下灵芝种植基地。8月至9月间,正是灵芝成熟、收获的时节,密密的松林下,一棵棵红褐色灵芝“隐藏”于野草灌木间,90后藏族姑娘措姆和员工将其小心采摘,随后运往农场温室大棚进行晾晒。
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邦仲村的崇山峻岭间,有一片200亩的仿野生林下灵芝种植基地。8月至9月间,正是灵芝成熟、收获的时节,密密的松林下,一棵棵红褐色灵芝“隐藏”于野草灌木间,90后藏族姑娘措姆和员工将其小心采摘,随后运往农场温室大棚进行晾晒。
自踏上日喀则这片雪域圣地,转眼已两月有余。初抵时的兴奋与高原反应的困扰,已逐渐沉淀为日常的从容与坚定。如今我已基本适应高原环境,可在无吸氧状态下完成日常工作与生活,唯夜深人静时仍需借助氧气保障睡眠。这是一场身体与意志的双重磨砺,更是一程使命与情感的深刻交融。
他93岁的人生,是一部横跨半个世纪的建筑史诗。他叫陈开庆,一个名字可能不为大众熟知,却在中国建筑设计史和西藏现代建筑发展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。一个内地教授,为何能在雪域高原播下建筑人才的种子?他又如何在广州这片热土,点燃一代代建筑人的梦想?
11批200余名援藏干部人才接力奉献;13个惠民项目落地生根;12186.74万元援藏资金精准投入......襄阳援藏的步伐从未停歇。从相识到相知,从相交到相融,31年的守望相助,襄阳、琼结两地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,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绚丽绽放。
苍山为屏,洱海为鉴。在大理,有这样一群人,为守护今日的烟火寻常,他们把滚烫的青春、未竟的心愿,永远定格在保家卫国的征程里。岁月或许模糊了他们的名字,却从未冲淡他们的故事。晨光熹微时,灯火阑珊处,他们的身影,藏在父母的白发里,藏在爱人的牵挂中,也藏在孩子未曾谋面
从布达拉宫金顶的霞光中,在雅鲁藏布江的涛声里,西藏自治区走过了波澜壮阔的60年——这是经济腾飞、民生改善的60年,是民族团结、社会和谐的60年。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,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进藏的人身险企业,以十八载扎根深耕的坚守,将金融活水注入
东方网记者刘轶琳9月15日报道:在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指引下,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“沪青医脉·同心共筑”实践团日前完成了一次意义特殊的旅程。他们从黄浦江畔来到青海高原,以青年视角记录下沪青两地之间绵延千里的医疗情谊。
2025年7月,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协会公益科考队秉承“左手公益,右手科考”的特色实践模式,远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,在色达县开展了深入的课题调研与“暖阳计划”公益活动,并在贡嘎地区完成了自然科学考察与野外徒步,在雪域高原展开一场知行合一的青春远征,践行跨越十年
2025年4月,我离开了一直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的故乡上海,飞抵位于雪域高原、珠峰脚下的日喀则。湛蓝的天空、软绵的白云、巍峨的雪山,第一次让我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辽阔。初到日喀则,高原反应如影随形——每一步都呼吸急促,每夜都难以入眠,血氧饱和度一度低至60%-7
“咱们仔细观察这些瓷器的纹路,纹线、方格、菱形、连弧,不同的线条交织,像一道道年轮诉说着历史的沧桑……”新学期伊始,西藏昌都市丁青县桑多乡小学教室里,王建新正带领孩子赏析文物之美。孩子们睁大眼睛凑到文物图片前,仔细观看纹路的走向,将文物的模样印进心里。
临近日喀则市初高中开学,为强化未成年学生群体的法治意识与自护能力,丰富法治进校园的活动形式,日喀则市妇联经与市教育局协商,特邀来自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的援藏未检检察官蔡领,前往各区县8所初高中开展法治讲座。本次活动采取订单式精准授课模式,为藏族同学们播撒法治
甘南州立足职能,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落实,通过多层次、多领域法治建设创新实践,努力将其转化为推动法治甘南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,以高水平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援藏省市倾力支持下,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,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,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,民族团结日益巩固。17个援藏省市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,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,把
薛炳磊,我校新能源专业2025级在读博士,现任国网日照供电公司副总经理、党委委员。2024年9月作为国网第八批援藏挂职干部,被任命为国网日喀则供电公司副总经理、党委委员,在山东公司2024-2026年度东西帮扶同志进藏入甘后,又兼任西藏(甘肃)帮扶组组长。
“咱们仔细观察这些瓷器的纹路,纹线、方格、菱形、连弧,不同的线条交织,像一道道年轮诉说着历史的沧桑……”新学期伊始,西藏昌都市丁青县桑多乡小学教室里,王建新正带领孩子赏析文物之美。孩子们睁大眼睛凑到文物图片前,仔细观看纹路的走向,将文物的模样印进心里。
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,也是湖北对口援藏的第31年。31年来,湖北11批1290名援藏干部人才舍小我为大我,把奉献和担当镌刻在这片雪域高原上。2025年9月5日,湖北文理学院“格桑花”第十九批援藏支教队伍再次出征,截至今年9月湖北文理学院共有19批98人
“李参,恭喜,恭喜啊!”办公室里的同事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工作,纷纷向他鼓掌。
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。60年来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西藏实现了从落后走向进步、从贫穷走向富裕、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跨越,创造了“短短几十年、跨越上千年”的人间奇迹。